个人品牌的塑造离不开企业品牌为根基
如果一个企业家的个人品牌响当当,却因为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联结不甚紧密,从而导致个人品牌的品牌价值下降,甚至会逐渐降低个人品牌影响力。比如牛根生曾经是与蒙牛品牌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响当当的个人品牌,但随着蒙牛转让中粮牛根生逐渐淡出蒙牛,二者之间的品牌紧密性变得越为越远,牛根生的个人品牌的影响力也随之下降。调研显示,部分90后新生代消费群已经不再关注蒙牛与牛根生之间的关系,牛根生个人品牌的知名度明显下降。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述: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枊传志、阿里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中粮的宁高宁、万达的王健林、娃哈哈的宗庆后等等,显然,企业品牌对于企业家个人品牌的支撑力非常强大,反过来,个人品牌同样可以强化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比如尽管华为的任正非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但却因为其背后有强大的华为企业品牌做为根基,其个人品牌仍然不可小觑。
因此,任立军认为,企业家个人品牌的塑造不可孤立,它应该是企业品牌塑造的一部分,甚至被完全纳入到整个企业品牌创建体系当中。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一些企业家个人品牌曝光率迅速提高,以致于响当当的个人品牌却不知其背后的企业品牌或者无法联想到其背后的企业品牌,这无疑是企业家个人品牌打造的失败。
专业个性化的品牌传播策略
企业家个人品牌一定不能够脱离其专业背景,离开其专业背景的个人品牌将毫无意义,更达不到企业家个人品牌塑造的战略目的。
某品牌策划机构是专业为企业提供品牌策划服务的咨询机构,但其董事长过于对个人品牌进行非专业个性化的品牌传播,以至于有品牌策划需求的企业也不敢找其做品牌策划服务。其在做个人品牌传播时,过于倚重一些专业职业培训或者教育的媒介进行个人品牌传播,最后,这位品牌策划专家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为职业培训师的品牌形象,每年大量的演讲培训邀请,却很少有企业愿意找其做品牌策划服务。这位被称为与叶茂中、朱玉童等品牌策划前辈相提并论的品牌策划专家却因此使得自己的企业与其他品牌策划公司拉开了距离。
现代的企业家个人品牌传播要非常倚重互联网新媒体,这就要求企业家个人与时俱进,成为其个人品牌传播的核心力量,带动整个团队来共同塑造企业家个人品牌。像潘石毅、任志强、杜子建等微博企业家明星,就是抓住了微博这一新媒体进一步强化了其企业家个人品牌的形象。
另外,信息社会里,企业家对于商机的把握能力成为衡量企业家领导能力的一个标准。你应该敢于抓住机会,实现“惊险一跳”。创业也好,经营也好,企业家既要有谋,还要有勇,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进行营销。尤其在危机时刻,往往大多数人六神无主,束手无策。在此时,如果你有足够的信心和胆量的话,那么你就应该挺身而出,临危受命,这是你树立个人品牌影响力和威信的关键时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就是在临危受命2008后的联想危机中迅速建立起个人品牌影响力,成为联想集团的第二代掌舵人。
与知名个人品牌进行互动发起挑战
有人说“与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当然,企业家想要打造个人品牌就必须多多与知名个人品牌进行互动。有时,如果这种互动做不起来,甚至要采取后发制人式地向权威发起挑战,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品牌影响力。
360总裁周鸿祎虽然在互联网行业多年,但由于其做的事情却明显为后起之秀,于是周鸿祎就通过各种手段向腾讯、百度、小米等发起挑战,这种挑战往往都是后者被动接招,最后法律层面的结果无论如何,取得利益的一定是360。经过多年的个人品牌积累,2013年底,360的周鸿祎成功被提名为央视2013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其个人品牌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再比如著名的王健林与马云的“电商亿元赌局”, 2012年12月12日,在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现场,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马云与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进行了一场“电子商务能否取代传统实体零售”的辩论。马云认为,电子商务一定会胜,而王健林则认为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速,但传统零售渠道也不会死。王健林还透露,他已经和马云设下了一个亿元的赌局。“2020年,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显然,这样的赌局谁都不会当真,但却因为二者之间的看似多余的互动辩论,才导致为二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当人们回忆央视2012年度经济人物评选时,哪位企业家获得什么奖项已经忘却,但二人的“亿元赌局”都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就在一年时间即将过去,2013年12月1O日晚举行的2013年度央视财经论坛上,王健林表示将在12月24日进军电商业,而针对与马云的亿元豪赌一年已过,王健林表示:“亿元豪赌就此作罢!我和马云很快合作!”而针对双十一期间马云炮轰“如果王健林赢了,我们的社会输了”一事,王健林笑称:那是开玩笑的,我根本不相信,亿元豪赌纯粹是个笑话。”他透露万达正在进军电商新模式,12月24日就会推出,不会把房子放在网上卖,而是一个实体店和网店相结合商业形式。真可谓是超级个人品牌互动,不花任何广告费就获得了持续一年的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新闻媒体宣传,何乐而不为?
品牌策划专家观点
中国企业家群体越来越大,关注到企业家个人品牌塑造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多。任立军认为,过去,企业家个人品牌塑造缺乏科学性和规范的可操作性,基本上一窝蜂似地向政界、行业协会组织等谋得一官半职,比如很多企业家以身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而骄傲。如今,这种情形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企业家个人品牌的打造正在向着脸谱化、娱乐化和思想化的方向发展,他们也在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运用不同的传播手段来实现个人品牌价值的提升,比如传统企业家如比尔盖茨、李嘉诚等的的脸谱化发展方向,人们往往通过他们的发家史、产业梦和慈善事业等来对他们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还有就像王石、潘石毅、任志强等通过新媒体、娱乐媒体来进行个人品牌传播塑造;再有就是像雷军、周鸿祎、俞敏洪等这些极具创新性和思想性的企业家个人品牌的塑造,虽颇具争议,但却不失为时代先锋。 |